江苏省徐州市殡葬管理服务中心殡仪二馆 蔡可浩
2014年,我通过江苏省徐州市事业单位招考走进了殡葬服务行业。第一次直面冰冷的遗体,消毒水混着恐惧的气息让我整夜难眠;第一次手握化妆刷,颤抖的指尖几乎画不出完整的眉形。但当我看到丧属们抚过逝者安详面容时,那滚落的泪水突然点醒了我:这里不是冰冷的终点,而是温暖守护生命最后尊严的起点。
此后,我一头扎进全流程轮岗。在火化炉灼人的热浪里,我感知生命的温度;在花艺操作台淡雅的芬芳中,我体悟生命的厚重;在告别厅悲痛的离别中,我理解生命的传承。无数个日夜的淬炼,终于让我完成了从“畏惧者”到“守护者”的转变。
在花艺班时,我和同事反复推敲、日夜试验,经过上百次的尝试,终于设计出不锈钢花泥槽。这个获得国家级专利的小发明,不仅让告别厅的鲜花绽放得更长久,更为哀伤的仪式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底色。
我与团队通过不断创新,将人文关怀织进每个环节,陆续推出多种个性化服务:礼仪护灵,以庄重之姿镌刻生命尊严;生命长廊,用温情笔触勾勒思念画卷;云端直播,突破时空限制让哀思跨越山海;微影留痕,把时光故事凝聚成永恒纪念。2021年,我与团队创新数字赋能服务,让电子火化证替代繁琐的纸质流程,让业务数据自动流转减少群众来回奔波。
犹记得一个北风呼啸的寒夜,一位病故老人的子女因故被困千里之外,无法见父亲最后一面。电话里,他们满是对至亲的不舍与无法送别的愧疚。我立即召集人员在寒夜里屏气凝神修复老人遗容,任由血丝爬满眼睛;全神贯注剪辑老人生平影像,任由冷意浸透指尖。布置追思现场时,每一束鲜花的摆放都饱含着对生命的尊重,每一盏烛火的点亮都寄托着对逝者的思念。透过视频,逝者子女看到老人安详的面容和温馨的布置,颤抖着说出“谢谢你们,父亲走得很体面。”那一刻,我们所有的疲惫都化作眼中欣慰的泪水。
另一个寻常的午后,马路上一辆被撞击变形的面包车浓烟滚滚,伤者绝望的呼救声穿透烟雾。恰巧路过的我没有丝毫犹豫,冒着随时起火的危险,徒手掰开变形的车门,双手托起伤者。直到救护车将伤者安全转运,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。有人称赞这是见义勇为,可对我们殡葬人而言,守护生命早已融入血脉,成为无需思考的本能。
担任殡仪二馆党支部书记后,我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。作为深耕行业十余年的业务骨干,坚持扎根一线开展“传帮带”,将殡仪服务标准化流程与应急处置经验倾囊相授;针对群众办事堵点,设计便携信封标注办事流程,让群众一目了然;推动殡仪服务质效双升,张贴投诉二维码,把改进的主动权交到群众手中。
我常对同事们说:“我们整理的不仅是逝者的面容,更是生者对生命的敬意;我们主持的不仅是告别仪式,更是万家灯火里的思念。”这份平凡的工作,因为注入了真心,才能托起生命的重量。
来源:殡葬周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