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殡仪馆守灵中心有个年轻的忙碌身影,她叫李娜娜,一名“零零后”女性殡仪服务员。
“很多人觉得殡仪馆冷,可这里却藏着人间最滚烫的思念。”入行快4年的李娜娜总会用这样有温度的话,鼓励着自己坚守选择殡葬行业的初心。
"很多人觉得这里冷,可每个长明灯都是未说完的话。"此刻她蹲下身,为蜷缩在角落的失独老人系好散开的鞋带。老人浑浊的眼睛望着回廊尽头:"姑娘,我儿子高考数学149分,那年清华的录取通知书..."李娜娜安静地数着青砖上的裂纹,直到老人把同样的话重复到第七遍,东方的鱼肚白已爬上飞檐。
当看到痛失爱子的年轻妈妈,带着枯槁憔悴的面容守护在孩子灵堂前时,李娜娜会默默地将孩子生前最爱的那些玩具摆满在灵柩周围;深夜值班守夜时,看到子女在老人遗体前哭诉着生前的种种遗憾,她会轻手轻脚地上前为他们递上安慰的纸巾,生怕惊扰了生者与逝者的对话……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,却给了很多逝者家属心中“最温暖的支撑”。
而在临平区殡仪馆的遗体整容室里,王媛媛正用热毛巾敷软老人僵硬的指节,自2006年从湖南长沙民政学院殡仪系毕业后,便投身于殡仪一线,从事遗体整容和火化工作。
曾荣获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、市道德模范、市优秀共产党员及市“三八”红旗手等多项殊荣的王媛媛,出生在江苏徐州的农村,自幼与奶奶相伴长大。高中时,奶奶的离世对她打击沉重,她渴望能亲自送奶奶最后一程,但老家的习俗却将未成家的女性拒之门外。这份深深的遗憾与不舍,成为她心中难以言说的痛。在填报大学志愿时,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殡葬专业,仿佛是对自己、对奶奶的一种解脱与缅怀。
虽然她自嘲这是“一时冲动”,但这位坚强的姑娘却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持。她坦言,“虽然我是女生,胆子也小,但不知为何,当我大学实习时第一次走进殡仪馆,我并没有感到害怕。”那天,她随师傅走进停尸房,揭开了裹布,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位安详的年长女性,宛如熟睡中的慈祥长辈。这一刻,她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。
在殡仪馆的工作中,她没有固定的岗位,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。从接收遗体、清洗、缝合、化妆到火化,她都亲身经历,无一不精。面对他人的询问,“小姑娘,你害怕吗?”她总是坚定地回答,“我确实害怕,但我更怕他们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。”
从初入职场的忐忑,到如今的淡定从容,许多殡葬工作者用青春的热忱重新定义了这个传统行业。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,让冰冷的告别充满了人性的暖意。
文章来源:杭州民政公众号